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:CN21-0848/G

主办:大连民族大学

出版:《大连民族大学报》编辑部

主编:周禹辰

返回旧站

往期回顾
推进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

学校明确将民族学向“一流学科”方向培育。众所周知,我校的民族学学科始终与学校发展建设同步,民族学学科在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同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,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。下一阶段,将在以下工作上下功夫。

一、深入贯彻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,细化责任,抓好落实。

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,认真完成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。会后,马上解读和细化今天全面从严治党和学科建设会议的精神和任务,细化责任和措施,切实承担起民族学统筹协调推进的任务,切实承担起民族理论、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责任。

二、深入落实学校“学科特区”战略,加快民族学学科建设。

学校党委设立“学科建设特区”,我们要用好学校的“特区”优惠政策,在建好民族学学科的同时,积极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,有效带动民族学+学科群,引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。确保2022年民族学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项评估,达到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B级水平;到2025年力争实现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。针对民族学本专业考生相对较少、就业较难等现实困难,认真思考学科体系、教学体系、教学方法、国际化教育等问题,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措施,强化质量意识,落实质量评价和监控过程性管理,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。

三、主动引进人才,加快团队建设。

学校对民族学学科高度重视,按照学校“一流学术团队”的目标,我院规划组建了三个创新团队。在进人指标紧张的情况下,学校优先给民族学设置了人才引进计划。我们按照团队方向,已经开始物色人选,有的已纳入视野,正在积极沟通。努力提升团队能力建设。一是关注团队内部环境建设,继承和发扬“艰苦奋斗,坚韧不拔”的民大精神,营造“协同攻关、和谐共生”的团队文化氛围;二是加强与外部学术界的交流与往来,及时了解和跟进国内国际最新学术动态,通过举办学术会议、邀请知名学者讲学、组织团队成员外出访学、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等方式,有效改善学术团队开放度,为团队建设和新引进人员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。

四、坚持“以服务求支持、以贡献促发展”的理念,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中发展自己

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特别之处,是要对解决民族问题、促进民族工作的发展贡献理论和方法。要打破以往局限于学者个人层面,团队凝聚力量有限等不足,立足东北亚区域性和学校作为民族大学的办学优势,在服务国家“一带一路”“兴边富民”“辽宁振兴发展”和大连“两先区”建设等重大战略中发展完善自身。

在新时代,我们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积极响应学校号召,凝聚共识,团结一致,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生态,在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,为其他学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,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。